- 平滑作用–由於價格資料具波動,因此單純觀察每日價格通常會因為價格的波動大而受干擾,無法看穿本質。因此將價格作移動平均後,將可使價格在呈現上具平滑功能,以便利觀察。
- 趨勢線–平滑後的價格會較具明確的方向性,亦即以較多的觀察樣本較能顯現出股價較長期的的趨勢性,因此移動平均線可視為一趨勢線。
- 成本線–由於移動平均線的計算參考了最近n個交易收盤價的資料,因此大致上來說,移動平均是最近n日市場的買賣平均價格。也就是說,最近市場交易買方的成本會落在移動平均的附近,因此移動平均可視為近期市場買進者的成本。
- 支撐壓力–由心理面來說,移動平均落在某一價位,代表該價位為目前股票擁有者的成本區,並且對該群人而言,這個價位是一個值得買進的價位(所以才會擁有部位),因此當股價由上而下跌至均線附近時,便會再度落到該群人認為值得買進的價位區,因此再引發買進的動作,這樣便會使得當股價跌至均線附近時便會引發止跌的買盤,因此移動平均線可視為一支撐線。
【理財專知】什麼是移動平均線?公式又該如何計算?
想要擁有一台心儀的手機記得到傑昇通信,挑戰手機市場最低價還送千元尊榮卡及好禮抽獎卷,搭配門號再享高額折扣!快來看看手機超低價格!
什麼是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的計算方式
移動平均線的計算是將股票N 天的收盤價加總,再除以 N,得到第 N 天的算術平均線數值,舉例來說A公司某月 1 日到 5 日的股票日股價分別是 19、20、21、22、23,那就要把這 5 天加總起來,再除以 5 ,得出這 5 日的均線為 21 ,另外要注意的是 N 只計算交易日(有開盤的日子、沒開盤不算)。
而在投資人中最常用的是5 日均線、10 日 均線、20 日均線、60 日均線、120 日均線、240 日均線6種,且還能分為短期均線、中期均線、長期均線,分別適合短期、中期、長期操作的投資人。
同為移動平均線(MA) SMA、WMA還是EMA較優勝呢?|聶振邦
今日續談技術指標中的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MA),上回表示MA的重點有兩個,其一是後者的「A」,英文是「Average」,意思是平均數,經已跟大家探討,主要分為三種演算方法,就是算術平均(arithmetic average)、加權算術平均(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和指數平均(exponential average)。現看另一重點「M」,英文是「Moving」,意思是移動。倘若只有「A」,便是產生一個定點;當有移動觀念出現後,會產生多於一個定點,再把點與點連結起來,就形成線。隨著點在不斷向前推進,線就能伸延,鈎劃出股價走勢。
最能切合實況表述的平均線
配合上述三種平均數的演算方法,市場上常見的移動平均線也有三種,就是簡單移動平均線(Simple Moving Average, 移動平均線MA是什麼? SMA)、加權移動平均線(Weighted Moving Average, WMA)和指數移動平均線(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對於反映股價走勢而言,加入時點上的不同權重,理應更切合實況,從而得出WMA和EMA的表述效果優於SMA。誠如上回提出,WMA和EMA對時點權重的運算觀念差別在於散離(discrete)和連續(continuous),對應股價處於低波動狀態時,對於分析股價變化的敏感,EMA的果效優於WMA。故此EMA在三者當中是最能切合實況表述股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