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市來說,因為股市的波動本來就比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占整體股市波動比例比較低,加上投資股市者本來對風險承受度就比較高,因此投資海外股市是否有避險不是那麼重要。 以債券來說,因為債券本身的報酬率就不高,匯率的波動甚至會把獲利整個吃掉,影響報酬率甚大,加上投資債券者本身就是比較保守或是用來資產配置平衡股市的風險,因此投資海外債券會建議選擇有匯率避險的標的。
403 ERROR
The Amazon CloudFront distribution is configured to block access from your country. We can't connect to the server for this app or website at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this time. There might be too much traffic or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a configuration error. Try again later, or contact the app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or website owner.
If you provide content to customers through CloudFront, you can find steps to troubleshoot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and help prevent this error by reviewing the CloudFront documentation.
ETF如何進行匯率避險?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市場先生提示:避險一定是有成本和代價的
其實,匯率避險的概念跟我們買保險是很類似的,
如果一個保險告訴你,一年保費是100元,如果發生事故,可以賠償10,000元。
那麼,如果買了保險沒有發生事故,相當於損失了100元,
但如果事故發生了,相當於賺到9,900元。
要不要買這個保險,端看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同樣道理,匯率避險一定比較好嗎?
不一定,它有時讓你少賠多賺,也有時讓你多賠少賺。無論如何,都是犧牲某一些成本,去換取某些好處。
有進行匯率避險真的比較好嗎?比較股市跟債市的表現
匯率避險比較
非美已開發國家股市匯率避險表現
首先我們看非美國已開發國家股市沒避險跟有避險的比較,下圖可以看到在2017年跟2020年時,
受惠於美元相對其他貨幣的貶值(非美國的貨幣相對強勢),因此沒避險的表現相對有避險好很多(非美國貨幣可以換回更多美元),
但是在其他年度,如果美元是升值的狀態,沒避險表現就比有避險差了。
有匯率避險 整體來說,表現有時較好,有時較差,但是波動會比沒避險小。
新興市場股市匯率避險表現
接著我們看新興市場股市沒避險跟有避險的比較,
從下圖可以看到結論跟已開發國家股市頗為類似,在美元相對新興國家市場貨幣相對貶值的時候,
如2016及2017年,沒有避險的ETF表現較好,
債券的匯率避險表現
最後來看債券的部分,它的資料統計區間較長,有超過15年時間,
可以看到匯率佔報酬率的影響比重非常大,在很多年度,如2005、2013、2015、2018年,
有避險的ETF(下圖紅色柱狀)報酬率是正的,但是沒有避險的ETF(下圖藍色柱狀)報酬率受到美元走強的拖累,報酬率甚至變成負的。
以股市來說,因為股市的波動本來就比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占整體股市波動比例比較低,加上投資股市者本來對風險承受度就比較高,因此投資海外股市是否有避險不是那麼重要。
以債券來說,因為債券本身的報酬率就不高,匯率的波動甚至會把獲利整個吃掉,影響報酬率甚大,加上投資債券者本身就是比較保守或是用來資產配置平衡股市的風險,因此投資海外債券會建議選擇有匯率避險的標的。
資產配置 選擇標的需要做匯率避險嗎?
在市場先生團隊研究匯率避險的效果時,
有看到國際知名的基金公司Vanguard曾經針對這個主題做了一個深入的研究,
用資產配置的角度來探討究竟需不需要做匯率避險,
這個研究我們認為很具有參考價值,以下整理幾個重要的結論。
1. 長期來看,匯率風險對於整體報酬率幾乎沒有影響
2. 短期來看,匯率波動對於股市報酬的影響是大的
下圖是MSCI AC世界指數以不同國家貨幣計價所呈現出的報酬率,
MSCI AC世界指數涵蓋了全球股市的大型股票,但可以看到以不同國家貨幣計價呈現出來的報酬率差異甚大。
3. 匯率對於固定收益資產的波動率影響大
下圖統計不同國家中,固定收益資產(債券)在有匯率避險跟沒匯率避險的波動率差異,
綠色長條圖為避險產生的效果,得到的結論是,匯率影響了固定收益(債券)資產超過2/3的波動率。
4. 匯率對股市波動率的影響相對較小
5. 匯率對短期股市報酬率影響大
下圖是比較MSCI世界指數(美國除外)有進行匯率避險跟沒進行匯率避險的一年報酬率差異。
從以下綠色曲線可以看出有時有避險比較好,有時沒避險比較好,
且有沒有避險差異是很巨大的,差異在正20%~負50%之間。
快速重點整理:該選擇匯率避險的ETF嗎?
- 匯率避險可以減少匯率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 匯率避險對報酬有時比較好、有時比較差,並無絕對影響。但有匯率避險,美元計價時波動會顯著比較小。
- 是否匯率避險,對股市的影響較小,對債市影響較大。
- 是否匯率避險,對長期影響很小,對短期影響較大。
- 投資於非美國股市,因為資產原本波動就比較大,短期的匯率波動雖有影響但相較之下有限,有沒有匯率避險其實影響不大。統計顯示,以20年長期來看,匯率對報酬率幾乎是沒有影響的。
- 投資非美國地區固定收益資產通常是用來分散股市的風險,對整體資產配置目的是控制波動的效果,因此有做匯率避險時波動會大幅減少,在分散股市風險效果上是比較好的。如果不避險,統計顯示匯率對於固定收益資產波動率影響大,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債券部位所扮演的角色。
市場先生觀點:
在看過數據以後會發現,唯一要考慮是否要匯率避險的,只有「非美國地區債券」類的資產。
至於「非美國股市」,有沒有做匯率避險其實沒差、看不出顯著影響。債券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是股市空頭時期的分散與保護,其中保護效果最佳的目前仍是美國公債,
在前面文中的數據來看,非美國債券無論有沒有避險,其實並沒有辦法在股市不佳時提供比美國公債更好的保護效果,
舉例來說,2008年金融海嘯時,中期公債全年正報酬約+13%,但非美國債券無論是否有避險,報酬則落在-2%左右,雖然相比股市依然只跌很少,但顯然並不是恐慌時市場資金的首選。那麼,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配置非美國地區債券呢?
是因為單純對美國債券的不信任、擔心違約風險,還是認為美債報酬低落、擔心未來報酬不如以往?
如果是擔心美債報酬低落,那會選擇的是有美元避險的非美國債券,如此可以得到相對穩定的報酬走勢,
如果是不看好美國債券,那也許不避險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一但你擔心的意外發生,美元避險反而是減損價值,不如不避險。
但矛盾在於,以當今世界的經濟組成,如果你連美國公債都不信任,那還有什麼金融資產是可以投資的呢?我認為投資原本就要承擔風險,不可能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也不該一天到晚想著避險,
問題只在於你可以選擇自己想承擔哪一些風險。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只要你不是投資在台幣資產的標的(如台幣定存、台股、台債、台灣房地產…),你基本上就會遇到匯率的問題,近十年以來,台灣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基金金額在變多,投資國內股票型基金在變少,最近三五年大熱的ETF也多數是投資海外的股跟債(補充一),只要你是投資海外,匯率問題就是不可能避免的。最近台幣升值幅度很大,很多人投資海外的資產,光是匯率影響就不小,如果之前買進在美元兌台幣31,現在是美元兌台幣28.5,光是匯率就吃掉約8%報酬率,於是有人可能就會想基金本身是否能匯率避險?或是我買了海外基金是否需要自己做匯率避險?
先參考一下壽險公司做法,台灣的壽險公司因為前幾年美債利率遠高於台灣的定存,買了一堆美債,央行會要求這部分投資要有匯率避險,雖然避險比重不需要達到100%,但是壽險的屬性確實需要做這部分的匯率避險,因為這些美債投資最後還是需要轉成台幣才能支付給台灣的保單投資人,所以沒辦法承擔到時如果賺了美債利息卻虧在台幣匯率上的風險,台灣壽險業者也常常為了避險成本暴增而傷腦筋,投信基金跟壽險公司的投資目的不太一樣,並沒有最後一定要支付保單的問題,也沒有約定保本的問題,淨值多少就贖回多少給投資人,所以基金基本上是不強迫匯率避險的,但是基金本身有自由度可以主動做避險,一般的海外基金都有這個操作彈性,也有些基金契約或基金公司的內控會要求主動做匯率避險。(參考補充二)
避險需要成本
匯率波動常常用長期角度看就不重要
你投資時就該考慮匯率問題了
基金避險就是主動操作,常常會好心幹壞事
先講一個2009年的案例,當年台股從前一年的金融海嘯大崩盤,隔年開始從低點上漲,一開始就很像是無基之彈,有少數基金經理人認為這個反彈是虛的,必須要做指數放空來避險 (因為基金持股至少七成水位,指數期貨放空後可以降低淨持股水位到低達三四成 ),後面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2009年,金融海嘯的後一年,指數大幅反彈,台股指數跟基金平均報酬率是80%,好的基金可以達120%,幫基金做指數避險的結果是報酬率不到50%,基金經理人本來是善意的想幫大家避險,結果少賺超多錢,你覺得受益人可以接受這種結果嗎?所以,基金本身就應該絕大部位的資產依據契約投資在約定的地方,基金經理人不應該自以為聰明的隨意依據自己的主動想法調整持股水位,也不應該去做匯率避險操作,萬一是台幣大貶值,結果基金做了匯率避險,這樣反而導致基金報酬率大幅縮水,這樣投資人可以接受嗎?我想也不會。實務上,我也非常少見到有經理人在利率、匯率的預測上準度很高的,所以經理人就不該做匯率避險,自然地展現基金該有的樣貌,投資人願意買進這檔基金,就應該有受到匯率影響的心理準備,幫忙其做避險通常都是幫倒忙。
投資建議》基金好複雜,級別分不清?
受限於篇幅限制,本篇先聚焦在貨幣與避險,英文符號留待以後再做解釋。假設投資人要購買XX美國股票基金南非幣級別,則最後看到的南非幣就是基金計價貨幣,是投資人買進本檔基金需要用的貨幣(補充說明,台灣投資人購買境外基金時,除了基金計價貨幣外,都可以新台幣購買,並由中介機構代為兌換成計價貨幣),而基金公司幫投資人買進美國股票需要的美元就是對應資產貨幣(各國股市都以本國貨幣進行交易,因此,美國股市對應的貨幣就是美元)。
2. 如何分辨有沒有貨幣避險
搞清楚計價貨幣與對應資產貨幣後,下一個便是避險級別。顧名思義,避險級別的功能是幫投資人避開某些風險,而此風險就是計價貨幣與對應資產貨幣不同的匯率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匯率避險只避免計價貨幣與對應資產不同的風險,無法避開生活所需貨幣與計價貨幣不同的風險,像是新台幣與澳幣)。
從上圖可看出,同樣一檔美國股票型基金,美元、南非幣與澳幣版本走勢大不相同,美元與澳幣版本走勢一樣,是因為有避險的關係(讓以澳幣購買的投資人,不需要擔心澳幣兌美元匯率變化,只需關注美國股市表現即可);而美元與南非幣版本不同,則是因為沒有貨幣避險(沒有匯率避險的南非幣級別,讓投資人除了美國股市本身表現外,還會受到美元兌南非幣匯率強弱的影響)。
3. 匯率風險在哪?一張圖秒懂
如前段所提,匯率避險避開的是基金計價貨幣與對應資產貨幣間的匯率風險。若投資人平日生活所需貨幣與基金計價貨幣不同,則投資人還是面臨額外風險。以上圖為例,假設生活所需貨幣是新台幣,基金計價貨幣與對應資產貨幣分別是南非幣與美元,要弄清楚承擔哪個貨幣風險,就要先知道該檔基金有沒有做貨幣避險。假設該基金沒有貨幣避險,則投資人只需要關心美元兌新台幣的匯率變化(可以理解成投資的人錢從新台幣換成南非幣後,再馬上由南非幣換成美元,南非幣只是過客,實質上等於新台幣換成美元);但若有貨幣避險,則投資人需要關心的匯率是新台幣兌南非幣,美元升貶值與否,都與此基金沒有關係(美元與南非幣間的匯率風險已經被規避掉)。